![]() |
疫情是一场特殊的“大考”。它残酷而真实地反映出社会方方面面的“知识”积累,也倒逼所有人拿出快速学习的能力去面对未知的“题目”。
在这场“考试”里,志愿服务展现出力量。无论是积累多年救援经验和协同网络的社会组织,还是医学专家、心理咨询师、医学生等有专业技能的个体,都将“专业技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资,“捐赠”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
“多一分不为什么的坚持”
罗雯是嘉兴学院南湖学院2019级护理专业毕业生,今年春节期间正在家乡四川眉山准备考研复试。1月底,她接到了团眉山市委的志愿者招募电话。23岁生日那天,这位高高瘦瘦的姑娘生平第一次把自己装进了闷热的防护服。
罗雯站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的车辆入口处,不管刮风下雨,严格对每一个进入医院的人进行预检分诊、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这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春节假期,每天来医院的车辆数以千计,罗雯和医院的工作人员常常一站就是5个小时,一直询问,还不能喝水,因为上厕所会浪费防护服。
罗雯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再坐40分钟的公交车到医院上岗。她说:“让我捐钱捐物资不行,我又没什么财力,但是作为医学生,国家培养我这么多年,这个时候就该去尽一分力。”
医院门口的保安夸她有觉悟时,她想起之前一位老师说过的话,你需要“多一分不为什么的坚持”。
用专业能力进行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不止罗雯一个人。
成都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大四学生钟珊因身患残疾腿脚不便,无法出门做志愿服务。2月初,依托成都翻译协会,钟珊找到了用武之地:每天从事疫情方面的涉外宣传、涉外医学资料、涉外人员对接等中英翻译、校对工作。
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五学生方豪阳也在眉山医院普通门诊做预检分诊工作。由于之前人工排号有时会叫错顺序,患者情绪很大,方豪阳就自己设计了一款表格,帮助解决了问题。
据团眉山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李珂介绍,眉山市医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眉山防控一线的核心志愿者。令李珂感到惊讶的是,当时发出倡议是很急迫的。但是农历大年初五发布短信倡议并通过电话确认后,3天内就有575名医学生投身志愿服务队伍。
李珂说,这些志愿者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在筛查病人、预检分诊中起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有些连续工作好多天,还有需要根据安排临时轮换岗位的,这些准00后、00后医学生志愿者都没有任何异议,也没有人抱怨工作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