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年5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开始实施。如何推广正确分类方法?社会单位如何推进垃圾减量?酒店客房取消“六小件”是否会影响接待满意度?这些问题引发不少市民关注,而作为北京市宾馆饭店行业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北京会议中心在多方面展开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了解到,自今年9月以来,北京会议中心在全市率先实行客房内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包括牙刷、牙膏、香皂等“六小件”;在分类垃圾桶附近张贴对应类别的垃圾名录,破解“不会分类”难题;通过食材边角料再加工、餐厨垃圾就地处理等方式,减少厨余垃圾产生量等。截至目前,人均每天垃圾产生量同比减少68%左右。今后,北京会议中心垃圾分类经验将在全市其他社会单位因地制宜、因需制宜推广。
垃圾分类名录贴上墙
帮助参会人员分好类
昨日上午,北青报记者来到北京会议中心,在六号楼的一间会议室门口,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三个分类垃圾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参会者在茶歇时产生的垃圾,都要分类投放。
可是,怎么才能正确做到垃圾分类?北京会议中心想了一个办法:在分类垃圾桶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对应类别的垃圾名录。比如,厨余垃圾包括果皮、点心渣、剩饭、茶叶渣,其他垃圾包括硬果核、食品袋、纸巾、污染纸张,可回收物包括矿泉水瓶、纸张、宣传单等。
“这样一来,参会人员就不必再为‘如何分类’而发愁了。列举的这些垃圾都是在茶歇时容易产生的,只要按照指引,把垃圾扔进对应的分类垃圾桶就可以了。同时,我们会安排垃圾分类指导员在一旁进行分类指导。”北京会议中心会议部经理张卫红介绍,在北京会议中心里,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标识几乎随处可见。餐饮区的厨房、餐厅里的自助餐取餐区、客房区的房间里也都设置了环保提示牌和生活常见物品分类指南。
不仅要提醒参会人员做到垃圾分类,北京会议中心的服务职工更要做好熟练掌握。在用餐区域,服务员用上了垃圾分类回收餐车。餐车顶部放着两个垃圾桶,分别用于收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服务员在清洁桌面的时候,会对垃圾进行初步分拣。比如,使用过的餐巾纸、牙签放在其他垃圾桶里,剩菜残羹倒进厨余垃圾桶里。”北京会议中心六号楼餐饮部经理王建军介绍,垃圾分类回收餐车进入后厨,还会有专门人员进行二次分拣,并且将责任落实到人。
北青报记者六号楼餐厅后厨看到,这里的墙面上对各类垃圾分拣人员名单进行了公示。
食材边角料再加工
餐厨垃圾就地处理
北京会议中心作为北京市宾馆饭店行业的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在垃圾减量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在六号楼餐厅厨房的料理台上,六个花花绿绿的小玻璃坛子装着各样腌制的开胃小菜,包括萝卜皮、菠菜根、西瓜皮、黄瓜根、盖菜根、香菜根等。
“这些都是食材的边角料,过去全部当作垃圾扔掉了。今年9月起,为推动垃圾减量,我们在日常加工切配过程中,主要收集食材边角料,并进行二次加工,腌制成开胃菜,现在供不应求。”王建军说,每天磨豆浆产生的豆浆渣,制作成豆渣饼、豆渣窝头等,小巧精致,非常受欢迎。
在北京会议中心的东北角,有一座占地约20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是专为处理园区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而建的处理站。北京会议中心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还专门购置了两台好氧发酵工艺处理设备,两台电瓶垃圾收运车,并成立垃圾收运班组,负责定时收运垃圾、二次分拣和处理站的日常运营。
据北京会议中心环境绿化部经理刘彦虎介绍,该处理站平均每天可处理1.5吨餐厨垃圾,经过大约一周的时间进行发酵分解,最终产生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期间进一步分离出厨余垃圾中的油和水,分离出的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直接排放;油则通过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回收,最终制成生物柴油。
目前,北京会议中心产生的厨余垃圾全部实现就地处理,无需外运。据统计,2018年北京会议中心产生各种垃圾总量为972.51吨,其中厨余垃圾占2/3,重量为673.59吨。今年对厨余垃圾进行就地处理后,垃圾减量达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