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52岁的扎次尼玛面色黝黑,身体硬朗,和善而健谈。“我家有6口人,以前全家人靠牛羊放牧为生。如今,杂多县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家里有两人享受一年7800元的国家生态补偿,而我也当起了生态管护员,一月工资1800,一年收入2万多元,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天壤之别。” “一户一岗”,即一户一名生态管护员,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创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推进山、水、林、草、湖组织化管护、网格化巡查,使牧民由草原利用者变为生态管护者。据了解,通过聘用、培训,目前已全面实现了园区“一户一岗”,共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共同守护大美三江源。
生态管护员正在往垃圾转运车运送垃圾。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
“一户一岗”制度让牧民增收致富了,生态环境变美了。对于每一位普通的牧民来说,“垃圾分类”不再是陌生的词汇,而是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杂多县生态管护员积极参与“三江源”清洁工程,“户分拣、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确保了“垃圾不落地,出门即分类”。
如今从玉树州到杂多县,每隔5公里,就能看见两个外形像彩色帐篷的垃圾转运站,这些转运站的垃圾将被运到杂多县城统一回收处理。此外,杂多县还设立46个环保网格,184个卫生小组,配备网格长和卫生小组组长,招录生态环卫公益岗位人员,初步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以环保网格为载体,以卫生小组为抓手,以困难群众为主体,以垃圾分类为目标”的环卫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