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多,美丽而陌生的地方。它在哪里?在三江源头,澜沧江畔。
68岁的杂多县昂赛乡老兽医求军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背着沉重的药箱回到家中,关上庭院大门的一刻,一只可爱的小岩羊突然蹿了出来,趴在大门上撒着娇,不愿离去。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岩羊撒娇不愿和求军分别。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
“这是我去年6月在上山挖虫草的途中救助的一只小岩羊,当时岩羊妈妈已被雪豹咬死了,可怜的小家伙躺在血泊中,我把它抱回家治疗了3个月,恢复健康后把它送回大自然。”求军说,已经一年多了,每次送到山林,它总是一次次地跑回来。
“藏民族对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从小就知道山水林草湖不能弄脏,不能猎杀野生动物。当动物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本能想到的是帮助它。”求军说。
三江源,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是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高原基因库,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国家生态屏障,三江源的大美画卷已经展开。
杂多县位于玉树州西南,是澜沧江发源地,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县委书记才旦周说,“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重托,也是杂多人民自觉担负起的特殊责任。”
设立生态管护员:让牧民增收 环境变美
生态管护员扎次尼玛在巡山过程中捡拾垃圾。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
每天早晨9时,杂多县扎青乡牧民扎次尼玛把自家牦牛赶出牛圈来到草场后,就开始了一天巡山的工作。除了对管护区内草原基础设施进行监管、举报盗采盗猎行为、监测草原火情灾情以外,“分拣垃圾”也是扎次尼玛作为“生态管护员”的工作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