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果树瀑布?贵州茅台?NO!大数据早已刷新了人们对贵州的既往印象。
尽管最近几年刚刚兴起,但如果要对贵州省改革开放年进行盘点,大数据绝对是其中一张亮丽的名片。短短几年间,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始于顶层设计,贵州省以大数据“抢跑”,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个曾经的地理劣势,变成了发展大数据的沃土。
最近,贵州省晒出的大数据发展成绩单显示,2014年—2017年,大数据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从无中生有到枝繁叶茂,从艰难起步到朋友圈不断壮大。借助大数据,贵州闯出的这条发展创新路,为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样本。
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无人驾驶、虚拟试衣镜等“黑科技”引人关注。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聚焦民生 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红利
“聚、通、用”是贵州省发展大数据首先面临的命题。
在此之前,数据孤岛林立。如果无法让各个部门的数据聚拢起来,实现互通共享,那就谈不上应用,更谈不上普惠民生。为此,2014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首个省级政府数据统筹交换共享平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并于2016年推动大数据立法。
这个系统平台更像一个数据广场,736个政府应用系统、17204个数据元目录在此汇聚;108家网站与省政府门户网站实现数据交换;健康卫生、社会保障、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生态环保、社区治理等主题数据库全面共享……在“聚”和“通”之后,贵州省立即以工业、交通、旅游、环保等7个部门为首批试点,开展云应用。从最初的7朵到现在的56朵,一朵朵“云”在贵州上空飘起。贵州省还创造性地推出“云长制”,由各单位“一把手”担任云长,使得数据迅速形成聚合效应,推动政府各部门业务流程变革。
数据多跑路,老百姓便能少跑路。自此,大数据在便民服务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基于“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将50余万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集中公开和办理,审批时限由法定22.6个工作日压缩为10.9个工作日,其中,3183个项目不用跑腿就能在网上办理。
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的远程医疗,将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平台延伸到每一个乡镇,让1400万生活在偏远山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大病、治急病。由于医疗资源下沉,贵州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82%以上,老百姓“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