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端筛查不可忽视
记者在同仁医院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在发现孩子视力出现异样的时候才来医院就诊,而此时近视早已形成。
“预防青少年近视前端筛查十分重要,却往往被忽视。”何鲜桂说,“直到孩子们出现用眼疲劳、视力明显下降时,一些家长才会发现端倪。而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及时掌握孩子视力屈光的实时发展情况,才能有效预防,对症下药。”
何鲜桂曾作为执行人参与实施了上海市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和青少年近视户外活动干预等两项公共卫生项目,她告诉记者,屈光发育档案是如同学籍一样的视力监控数据,其中包括近视危险因素、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10多项与视力屈光发展相关的项目。
2014年,上海已经将屈光发育档案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初级眼保健人员会入校筛查建档,有问题的转诊到定点医院,定点医院的结果也录入档案信息系统。
“从疾病预防方面,事实上当前尚无控制青少年近视率的良方,因为对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研究,还没有获得突破性的结果。”周行涛建议,家长要尽早为儿童和青少年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对于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可建档,并做到每4~6个月复查,有的放矢进行医学干预。
近视成因还未明确,但适当的户外活动能够降低近视发生率,这在学术领域已形成共识,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达到广泛认同的可以预防近视的因素。
“户外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风险就越低。”何鲜桂表示,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团队通过综合文献研究显示,每天额外增加76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降低50%的近视发生风险。“我们尝试采用行政力量和学校共建的方式,在学校每天增加40~80分钟户外活动时间;倡导家长和孩子走到户外预防近视;未来还可与社区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邀请户外活动专业人士与孩子们一块进行各种有益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和附加价值。”何鲜桂说。
政府考核目标应更加实际
事实上,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曾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十几年过去了,相关监测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滑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扭转,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等指标仍在上升。
本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刚性”的数据指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防近视需要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以及有关部门多方联动。
“本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与此前的规定相比,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厘清了相关部门、学校、卫生机构的职责,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眼睛和体质的导向非常正确。”赣东北某县教育副局长刘华告诉记者,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设立达标数据,还须考虑这个目标可行性,如果超出可实现的范围,很容易导致数据造假。
“这种刚性的要求会起到一定作用,将体现国家层面对青少年近视率着手进行防控的决心。”作为眼科专家,周行涛对此表示认同。但是,面对所设立的目标,他依然保留个人意见,“近视成因在学术层面还有可供探讨的空间,以此为基础设立的防控方案和目标,应该更加符合科学精神。”
(本报记者 陈鹏)
各国预防近视有妙招
法国:建议多吃水果和蔬菜
法国政府规定,婴幼儿必须做三次体检,分别在出生后的第8天、第9个月和第24个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视力检查。如果有问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矫正和治疗。
法国眼保健操视力保护协会给孩子们的常规建议是,定期去专业眼科医生那里做检查,不要忽视自己视力的变化,避免阳光直射,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尽量戴上保护性墨镜;不要抽烟,不要喝酒,多吃水果、绿叶蔬菜和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在需要的时候考虑服用维生素。
日本:严格限制玩电子游戏时间
日本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不重,但是日本游戏产业发达,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对视力的损害非常大。因此,近年来日本很多家长开始严格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日本的学校有定期的视力检查,没有眼保健操,但是学校会教导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很多学校的学生座椅可以调整高度,以保证学生保持眼睛和书本间的距离。家长们也非常注意纠正孩子的坐姿,很多家里都有专门的学习桌。日本电视里播放的儿童节目,在开始的时候都会告诫孩子们要保持房间的亮度,不能近距离观看。
(本报记者陈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