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总体上看,成都在新一轮发展和竞争中,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和扩大更高层次的开放,在探索与实践中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创新举措将切实转变为发展能力提升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在成都的深入调研,完全刷新了自己对成都的认知。“从客观上验证了关于成都发展的重要判断,同时,也初步为我们解释了成都发展中的成功与有待发展的问题困惑。我们注意到,这座城市的新趋势、新因素、新潜力正焕发蓬勃生机,成都市委市政府在改革开放、转型升级和发展高质量经济中的新探索与新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他说。
来自中国社科院、四川省社科院、成都市社科联(院)、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以及市级部门、部分区(市)县主要负责人、区域优势企业代表等80余人参加课题调研。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侯水平:
继续加大交通与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建设
“国内目前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几乎都是沿海城市,这就说明区位仍然是决定城市竞争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侯水平说,成都虽然在交通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蜀道难”已经向“蜀道通”转变,但整个四川的高铁发展仍弱于其他领先城市,所以在交通上还要继续加大建设。同时,他认为,要解决区位优势,交通运输成本高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如何把握住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利用好信息化产品,文化产品这个非常重要。“例如,现在从区位劣势来讲贵州也是交通道路不好,前一段时间我到贵州,原以为贵州和以前一样交通会很不方便,没想到人家早就县县通高速,贵州的高铁很多也都通贵阳,以前要花几天才到贵阳,现在只需要几小时,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印象。”侯水平表示,在大力发展交通的同时也要加大高新技术和信息化发展。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霞:
重点培育优势产业着重有竞争力的产业板块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基因,每个城市的基因也都各不相同,我们应该基于城市自身的特点,着眼于未来世界城市发展去布局。”李霞举例说,“例如,考虑目前产业技术以及创新链等因素融合发展趋势,要为成都提早布局,谋划未来在全球的价值链上成都应该做些什么。”
她认为,一个城市不可能做到所有产业都有,所有产业都很好,应该重点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着重于未来有竞争力的产业板块。此外,未来城市的竞争,未来世界城市的竞争一定是城市群概念,不会有一个城市单体去参与世界的竞争,它一定是城市群网络去参与。“所以,成都所在网络究竟边界有多大,是成渝?还是西部?这个也非常值得去研究。成都在经济上跟其他市、州差异大一点,但是真正落到人的发展,落到人均其他的社会发展包括人民生活方面,差距是在缩小的,也越来越协调了,所以成都整个发展是带动了四川省整个发展的。”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