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 规范税收执法 维护合法权益
推行全流程涉税风险提示。强化涉税风险早期提示应对,通过“成都税务号”微信和短信平台,对纳税人实施一对一全面风险提示和预警服务,实现中低风险事项纳税人自我纠错、及时处理。为大企业提供精准风险提示服务,通过内控测试分析企业关键涉税节点,定期推送税收预警信息,及时跟踪预警后续效果,提升企业防控风险能力,帮助企业完善内控建设。
推行包容管理。坚持宽严相济和罚教结合的原则,探索说理式执法。完善纳税信用管理,明确对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财务制度备案等首次违反、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的税收违法行为试行“首违不罚”,在法定范围内,给予纳税人自我纠错的空间。
推行审慎执法。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规范税收自由裁量权,简化优化行政许可办理,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推行“无风险不打扰”机制。实施科学化选案,规范入户检查行为,注重统筹集成各级各类检查,减少对企业重复检查。共享税收“黑名单”企业信息,加强与多部门联合惩戒,服务企业税收遵从。
五 完善个性服务 夯实税收保障
推行电子出口退税。加快“跨境电商单一窗口”出口退税项目进度,将出口退税资格认定及出口退税申报纳入“单一窗口平台”,实现海关、外管、税务等多部门信息共享。推行无纸化退税,按照“严控风险、企业自愿”的原则,开展出口货物退免税无纸化申报管理,简化出口企业办理退(免)税的申报凭证,全面实现出口退税全流程无纸化电子退库,加快退税办理速度。
助力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开设办税办事绿色通道,定期开展“走出去”企业涉税服务座谈会,定向推送国别税收政策服务指南,结合行业经营特点和投资地税收环境,提供个性化税收风险预警。建立税企高层沟通机制,快速响应企业跨境涉税诉求,运用双边税收合作法律机制,维护“走出去”企业境外合法税收权益。
优化大企业服务。建立“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等重点企业定点联系制度,强化日常沟通,对大企业税收疑点问题,积极回应和协调,降低涉税风险,提高政策执行一致性。建立大企业重大事项税收辅导制度,针对企业重组、股权转让、关联交易、跨境投资等重大交易事项,提出税务风险建议,进行涉税事项辅导。对跨区域涉税争议,依申请协调解决,提高政策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