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将这300亩核心保护区列为禁建区,通过搬迁,改建留存农房,引入传承人复兴邛窑‘绝学’,再现邛窑烧造历史场景,延续邛窑千年文脉。”经提醒,在邛窑遗址公园里,我们看到很多不起眼的小土包,而这些小土包居然就是传承了千年的邛窑的窑包,这里面就埋藏着千年前的陶瓷碎片,这些文物默默地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站在窑包旁边,让人有种厚重的历史感。
除了看陶瓷,园内还引进了藏羌织绣。在杨华珍藏羌绣展馆内,展出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老师的羌绣作品。繁复的图案和精美的色彩,每一件都是珍贵艺术品。馆内之后还将开发专门的羌绣体验,在欣赏之余还可以亲手上阵,一针一线,感受羌绣的魅力。
旁白
邛窑是中国彩瓷发源地,始于南朝、盛于唐五代,烧造历史八百余年,是目前已知的四川古窑址中,烧制时间最长、堆积最厚、产品最丰富的民窑,独有的邛三彩是邛窑的标志性产品。邛窑遗址列入“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录,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并列为四川三大考古遗址公园。
依托邛窑遗址,邛崃市正按照“一个遗址公园、三大文博产业”总体思路,深耕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凸显邛窑文化元素,培育邛窑文化核心IP,大力发展文博文创+产业,着力形成以文博休闲、文化旅游、文创设计为主导的“成都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产业集群。
邛窑“动”起来
一起来体验文博创意范儿
沉睡近千年,一醒惊天下。千年以后,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内,大师工作站拔地而起。
大师工作站,是示范区文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区最“大牌”的场所。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大师工作站执行主持李清泉介绍说,目前邛窑遗址公园已聚集了百位驻留大师和几十位驻场大师,邛窑古法工艺和技术在他们手中逐渐重生,已成功重现邛窑的“五朵金花”,即邛三彩、青瓷、窑变、捏塑和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