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管护费用企业承担65% 将适当开发林下空间
与诺华方面的合作,让川内造林业主们大开眼界。“以前我们总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在实际执行时总有偏差。而外企在这方面就很严格。”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造林期结束后,诺华方面表示,今后每年10元/亩的管护费用中,企业将承担65%。
剩下的管护费用从哪里来?从碳汇交易中划拨。根据协议,造林结束后,诺华方面每年将专门派人对二氧化碳吸附量进行统计,根据实际吸附量,以当年的国际碳汇市场价购买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去年他们来过一次,每一个地块都看了,几乎每一棵树子都量了。”凉山州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诺华方面经过长达五个月的评估后确认了当年的实际吸附量,并建议当地可以适当对林下空间进行开发,“他们承诺,今年就把林下开发的清单给我们拿出来。”
加大对生态工程支持力度,在全国两会上也引发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阿坝州州长杨克宁建议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大力支持生态扶贫,对天然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修复、水土保持、沙化治理等生态工程给予更多政策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市长邹自景发言时也多次提及生态环境。“这是广元最大的优势,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战略依托,是我们的命脉所在。”在邹自景看来,推进绿色发展关键是找准平衡点,找准发展思路。要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市场空间、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大力培育以生态为特色的新增长点,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支撑、高端切入、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在保护“绿水青山”中把生态资源变成“金山银山”。□张林忠本报记者何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