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日,植树节,凉山州昭觉县碗厂乡西洛村村民俄木阿惹一大早便出门巡山。作为林业养护员,他的目的地是村里的燕窝塘区域,那里是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示范基地。也是在那里,他亲手栽下100多亩云杉。7年已过,当年栽下的云杉已经长了一人多高。
云杉已有一人多高 林子密度今年达标
森林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2010年12月,瑞士制药企业诺华集团出资840万美元启动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以直接出资造林的形式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量。项目涵盖昭觉、越西、甘洛、美姑、雷波等5个县,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为项目承建方,主要负责造林业务。这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与外企直接合作的造林碳汇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四川最大的森林碳汇项目。
这里的云杉已经长了一人多高,俄木阿惹巡山时常被两侧的树木淹没,“看着有点害怕,其实高兴得很。”在项目区,这样的养护员有100多个,管护面积共计6万亩。“这些养护员既要巡山护林,还要承担树木补栽工作。”省大渡河造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当初的规划,2017年底之前均为项目的造林期。但在实践中发现,造林区域多数在高海拔区域、昼夜温差大、降雨分布不均衡、蒸发量大且土层较薄,“多年统计显示,首次造林的成活率只有60%。”
这让参与造林的技术人员大伤脑筋——合同约定,2011-2041年的30年间,项目要吸附二氧化碳120万吨。这等于4万辆小汽车一年的排放量。“如果林子没长起来或者林子面积不够,这个指标就完不成。”前述负责人说,为了加快项目实施,国家和省林业部门相继给予每亩200元的造林补助,“预计今年林子密度就能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