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在线

大凉山群众的心声“精准扶贫瓦吉瓦”

2018-02-10 16:08:42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新华社

“精准扶贫瓦吉瓦”“共产党瓦吉瓦”……经过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许多公路和村落时,常看到这样的标语。在彝语里,“瓦吉瓦”是“好得很”的意思。

“这些标语大多是村民自发写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所长沈卫国告诉记者。“尽管我们的个别高寒山区村现在还比较落后,但这几年的脱贫攻坚大战,已从整体上让大凉山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精准扶贫瓦吉瓦,是我们大家的心里话!”沈卫国说。

大凉山是深度贫困地区。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教授说:“大凉山几乎聚集了所有的贫困因子,是当代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个特殊样本。”他说:“当一个地区的贫困与它的自然资源、社会治理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脱贫攻坚的难度可想而知。”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这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真实写照。学者指出,凉山彝族自治州经过长期扶贫,特别是精准扶贫,已经让上百万彝族群众彻底告别“人畜共居”时代。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张明说:“当地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是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老百姓最高兴的。当地群众的温饱问题早就解决了,现在是如何奔小康的问题。”

在住房、交通、通讯等设施改善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大幅提高。张明说:“在政策引导下,现在彝族村庄都有了明确的村规民约,请客宴请桌数等都有了明确规定,刹住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

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间交往,并从了解、理解到实现空前的团结。

凉山州民族研究所原所长马尔子说:“过去教育在凉山是非常落后的,十几岁的孩子不读书是常有的事。现在凉山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实现一村一幼,孩子都走进了学校。孩子有了文化,凉山就有了希望。”

马尔子激动地说:“我老家在农村,变化是我亲眼看到的。路通了,自来水通了,还有了手机等。每一样变化,都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为什么过去那么多人生病?因为水,过去猪、牛、羊、鸡、马,都是敞开放,粪便拉在水里,污染了水。人们喝生水,容易得病。”

脱贫攻坚路为先,许多人感受到交通的巨大变化。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乌尼乌且曾告诉记者:“二十多年前我上大学时,村子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电话,我十月份才到大学报到,因为录取通知书晚了一个月才到我手中。”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大凉山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长马金明告诉记者:“这些变化很了不起。我家乡的人经常跟我说,贫困户养猪养羊政府都给补助,老人还有养老金。精准扶贫瓦吉瓦!”

据新华社

[编辑:西南在线]
 社会百态
  • 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法治志愿服务联盟成立
  • 未带停车卡遭小区保安拦下 荣县一男子带人围殴保安被拘
  • 兄妹协议:哥哥赡养母亲并继承遗产 法院:协议无效
  • 云南首个妇幼控烟干预项目结题 惠及4万余人
  • 男子被控诈骗逾亿元 法院一审判无罪
  • 最年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走了
  • 几枚一角面额硬币掉在超市地面之后
  • 佛山电台花生节:世界最大的花生拼图创世界纪录
  • 下篇文章:四川启动万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工程 助力脱贫攻坚
    上篇文章:贵州修文少年:从小树诚信 将来成大器
    大数据时代专业互联网服务商-成都域满天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网络swnic.om
    联播西南
    即时商讯
    • 热烈祝贺泸州农商银行开业
    • 热烈祝贺玉溪市商业银行昆明曙光支行成立
    • 热烈祝贺内江农商银行开业
    大千世界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本网招聘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西南在线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9-2018 www.swol.com.cn-西南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SWNIC.com西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