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秋时节,西藏阿里地区的气温已降到零下10摄氏度左右,在刺骨的寒风和几乎每天“定时”刮起的风沙中,公路养护工们却以路为家,坚守“天边”要道。
图为车手在318国道上骑行。中新社记者 苏鸿滨 摄
阿里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是羌塘高原的核心地带,平均海拔达4500多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自改革开放以来,阿里地区的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改善,通往各县镇和乡村的道路也已修到了民众的家门口。公路养护工人的坚守,确保了横跨羌塘高原的条条道路四季通畅。
据阿里地区公路养护段副段长普布卓玛介绍,他们大部分工区位于高海拔区域,“通往札达县的巴扎一工区海拔超过了5000米,道路保通任务十分艰巨。”
阿里地区公路养护段现有职工600多人,承担着4800多公里的国道、省道的养护保通任务。其中,2018年新增省道养护里程3800多公里。“阿里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但对养护工作,我们的职工从不懈怠。”普布卓玛说。
今年国庆前夕,阿里地区公路养护段应急中心流动补坑队队长张红生和队友们,开着压路机、推土机,带着养护工具,在寒风中赶到海拔4800多米的国道216措勤县美朵乡路段,及时修补损坏的坑洼路面,保障国庆“黄金周”过往车辆的安全通行。
张红生来自甘肃,是西藏第二代公路养护工,父母在林芝市波密县做公路养护工作。他曾是一名驾驶员,工作时间自由,收入不薄,但他选择了养护工作。“最快乐的,还是和工友们一起守在这里。”对于当初的选择,张红生并不后悔。
“措勤县磁石乡格玛村至加饶村的沙石路,是从那曲市进入阿里地区的旅游线路,也是我们新接管的省道之一。”普布卓玛介绍说,由于过往车辆较多,该段路面受损严重,养护段应急队60余名养护工和措国工区、特措工区的养护工,在国庆前夕赶到现场抢通道路,“这里海拔很高,不能让过往的车辆在此受阻滞留。”
札达县县城通往扎布让村的100多公里的道路陡坡急弯多,落石、滑坡频繁,海拔落差达2000多米,是最难养护的路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