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熊猫的栖息地要进行完整系统的保护了!10月29日下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跨越川陕甘三省、总面积27134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将进行统一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保护国宝大熊猫,掀开新的一页。
按照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完整性和原真性的原则,《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将大熊猫野生种群高密度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大熊猫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划入国家公园,总面积为27134平方公里。根据野生大熊猫局域种群状况、生活习性及地理分布,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划分为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秦岭片区和白水江片区。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成都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加挂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承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林业厅分别加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陕西、甘肃管理局牌子,接受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业务指导,四川省以下设置若干分局和管理处,实行垂直管理。
据悉,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12个市(州)、29个县(市、区),总面积27134平方公里,其中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8150平方公里,分布有野生大熊猫1614只,分别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和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的70.66%和86.59%。四川园区面积2.02万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的74.4%,涉及成都、德阳、绵阳、雅安、广元、眉山、阿坝7个市(州)的19个县(市、区),有野生大熊猫1205只,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4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野生大熊猫总数和栖息地总面积的74.6%和79.5%。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苏宗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整合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有利于增强大熊猫栖息地的连通性、协调性和完整性,实现大熊猫种群稳定繁衍。“接下来,将本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工作要求,依据野生大熊猫生存、繁衍、栖息的自然需要,全面净化大熊猫生存的环境。”
据悉,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要求,试点期间,要坚决清理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工矿企业有序退出。此外,核心保护区开垦的林地要坚决清理收回,逐渐恢复森林植被。加大破碎化栖息地恢复治理力度,对大熊猫迁移扩散通道内的耕地、分散居住点搬迁后的宅基地、停产退出的工矿企业所在地等,要进行专项治理,尽快恢复生态。
数字链接
全国已建67处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目前,全国已建立了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网络体系,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纳入到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中。野外调查显示,我国大熊猫野生种群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从15个增长到67个,受保护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从139万公顷增长到258万公顷,野外大熊猫濒危状况得到进一步缓解。
同时,截至2017年底,我国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首次突破500只,达到518只。经统计学预测,大熊猫圈养种群保持90%遗传多样性的时间可达200年,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