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声音】
发挥“政产学研用”的桥梁作用
强有力推动高校知识产权工作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园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健
成都市郫都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设立,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管理、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的“三合一”模式,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助力创新创业发展。西南交大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制改革就是基于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创新,我们相信,成都市郫都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设立,将为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搭建一个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信息汇聚的市场平台以及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台,发挥“政产学研用”的桥梁作用,强有力推动高校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各项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
为企业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坚定扎根郫都、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成都老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部长常相辉
作为郫都本土的一家科技企业,我们切身体会到,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和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此次成都市郫都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成立,将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方位的服务,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驾护航,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企业扎根郫都、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相关链接】
成都市郫都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今年1—4月,新增专利申请1351件,同比增长185.1%;新增版权登记573件,同比增长97.6%;新增商标注册申请865件,同比增长44.2%。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九华圆通、老肯科技等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9家,实现知识产权转化300余项。大数据、无人机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发展动力更趋强劲,走出了一条以知识产权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特色新路。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成立以区长任主任的知识产权促进委员会,统筹协调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重大事项。为建立集中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郫都区委、区政府于今年2月组建郫都区知识产权局,将商标、专利、版权等职能从成都市场监督管理局、经科局、文旅体广新局剥离,划归知识产权局进行“三合一”管理,打破“各管一摊、分立并行、职能交叉”状况,着力构建与创新创造创业相匹配、与强化公共服务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与区法院共建“法创e空间”,针对原有当事双方多次见面,费时耗力、交通费高等纠纷调解模式,创办线上调解服务平台,实现当事双方足不出户纠纷调解,降低调解成本。组建知识产权综合执法大队,重拳打假,联合省、市、区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一系列打击假冒、侵权纠纷专项执法行动。目前,已调解、查处各类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100余件,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
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为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建立成都市郫都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成面积达到500余平方米,覆盖专利、商标、版权的获权(申请、注册、登记)、维权(举报投诉、维权援助、查询咨询)、用权(质押融资、保险、许可转让)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为企业、高校和创客就近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创新设立“菁蓉券”,对知识产权注册申请、项目申报、质押融资等业务进行补贴,降低知识产权运营成本。
袁强 本报记者 张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