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机场是成都重构城市空间和经济地理的重要引擎。机场、产业、空港新城是临空区域发展演进的三大关键要素,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动关系。一是“以港促产”,枢纽功能日益强大的机场会加速临空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二是“以产强港”,产业的发展会为机场带来更多客货流量,巩固机场枢纽地位;三是“港城共兴”,随着航空客货运输量的进一步增长,航线网络的进一步扩展,临空产业及与之相配套的文化休闲、会展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务餐饮等产业不断壮大,机场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于主城区,而又具备完整城市功能的空港新城,发挥容纳人口、社会保障、市政建设等服务和管理功能,并促进机场功能扩展。天府国际机场能推动周边区域成为协调共生、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新兴城市和经济增长极,有利于打破成都“单中心、集核式”粘连发展的传统模式,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
对标先进
借鉴国际经验
规划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我们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打造成通达四海、连接全球的综合型国际空港,成为中国面向欧洲、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中亚最便利的内陆口岸,提升高端要素和产业的集聚、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其“东进”战略的动力源作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着力提升机场现代化水平。一是坚持方便快捷,优化完善轨道交通接入航站楼和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规划设计方案,高标准设计以航站楼为中心,集铁路、地铁、公路等各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全通型综合交通中心,规划建设连接机场远端停车场和航站楼的机场智能小车系统,并设置双航站楼空侧直联的捷运系统和大量自动步道,缩短乘客换乘步行距离,提高客货通达机场的便捷度和效率。二是坚持人文导向,在航站楼内部楼(扶)梯、卫生间、母婴室、商业、餐饮等服务型设施设置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度挖掘,将底蕴深厚、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融入到机场控规和机场核心区城市设计中,营造愉悦、舒心的人文体验。三是坚持绿色生态,引入海绵城市、花园机场等理念,打造环境友好、低碳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机场。
着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通达世界、辐射全国、领跑西部”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构建与全国主要经济区、西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主要城市之间快捷联系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形成以天府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多层次辐射综合交通圈。近期到2020年应协调推动高铁、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等综合交通设施与机场同步建设,建成机场与中心城区和周边区域的交通网络,实现4000万旅客和70万吨货邮吞吐量。远期应进一步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连接全省、全国高速公路干线和高速铁路大通道,支撑天府国际机场9000万人次/年和200万吨/年客货吞吐量远期运营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