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经组织推荐、资格审查、公众评选、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成都市评选、命名了“成都市第三批名中医推荐评选”,让一批在民间拥有好口碑的中医师脱颖而出,为“成都名中医”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在中医药优秀传承人才培养方面,成都市引进国内知名“国医大师”,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国医大师工作室”,以师承带徒方式发挥他们对青年人的培养作用。举办了四批次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师承教育。同时,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举例而言,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利用针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传染性肝炎等方法取得了临床实效。
“三维支撑”推动
中医药融合发展
实施“旅游+康养”融合发展行动,推动青羊区、都江堰市申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打造中国·青城山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鼓励区县利用特色中药材资源,集中连片发展中药材优势产业,彭州市敖平镇拥有全国最大的川芎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被确定为国家川芎GAP生产示范基地;推动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建设全国功能齐备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发挥成都“中医之乡、中药之库”资源优势,构建中医药产学研联盟,整合多方资源,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推进医养融合发展试点工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在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设立“中医角”;进一步开放中医药服务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开办中医、中医专科医院和中医诊所……
将中医药融入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旅游、农业、商贸流通、制造业、医养等统筹协调,构建行业、市场、社会“三维支撑”,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融合发展,在“健康成都”建设中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助力全方位、全周期守护百姓健康。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摄影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