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展才是硬道理
通过刘德良及村民们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建立良好的借贷关系,解决了村民们发展种养业等资金短缺的问题,信用社每年发放到该村的贷款都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帮助村民们发展猕猴桃等经济种养业、建材业、运输业等,让全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均年纯收入从以2002年的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1000元,该村还被评为“信用村”。群众生活有了极大改善,水泥车路通每一个组,大多数村民家有了“小洋楼”,一半以上的人家有了小轿车或面包车。
刘德良在当村支书的这十多年里,他为全村近一千户村民修通了串户路,带领400多户群众发展了近千亩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村民自办企业近10家,跑运输的有50户左右。
2014年,他从村支书岗位退下来后,他就组织村内一些有发展思路的党员、退伍军人筹集资金,在村内白龙线旁创办了集休闲、观光为一体,占地面积近100亩的溏沽溏生态农庄。农庄自营业以来,不但给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进一步带动了附近村民种养业的发展。村民袁时荣说:“刘支书是我们创业的楷模,他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如何创业,而是如何带领大家一起创业。如果他只考虑他个人,做好他的矿生意就行了,这么大的年龄了,为什么还要转行到陌生领域来创业。通过提供就业和产业带动,为本村的群众和退伍军人搭建一个致富平台,也为全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找准了一个产业定位。从他的农庄施工起,我一直都在庄园里做工,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游客购买本村村民的生态农产品,带动了产业调整,实现了增收致富。我们养的鸡、鹅、时令蔬菜、土鸡蛋等农产品供不应求。”
谈到农庄的二期规划,刘德良有几许惆怅、几许兴奋:“受全球经济发展变缓的影响,筹资和融资都很困难。2016年我又在信用社借了20万元,修建了烧烤区、饲养区等基础设施,完成了一期规划建设。由于农庄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县城及白云、金阳等周边的人前来游玩,生意还算可以,当年我们就还了信用社20万元的贷款。我们的二期规划建设主要是,建成近百亩的生态经果林、山地徒步观光栈道及山地索道。工程如能顺利进行,计划优先向复原军人和本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子女以父母为榜样 争做德能标兵
笔者在马口村了解一些村民,他们对刘德良的评价很好,说他有能力有水平,他对寨子里的老幼都尊重平易近人。他孝敬父母,他父亲近80岁过逝,母亲活到95岁高龄才走,是当地少有的寿星。刘德良夫妇有三个孩子,一个走他的军旅之路,并在部队上提了干。有两个孩子勤奋读书考上大学并已参加工作。孩子们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与刘德良夫妇一辈子团结互敬、言传身教的良好传统家风分不开。(刘德海 段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