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际交通物流通道建设
提升成都的对外交往能力
近年来成都加快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优化交通物流通道空间格局,取得显著成果。
国际物流通道能力全面提升。以成都为中心,“东达、南通、西拓、北畅”的通道体系基本成型。向东沿长江经济带,形成到达华东、华南区域衔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通道。向南形成经云南、贵州、广西等到达东盟的南通道。向西面向中亚、西亚、南亚连接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和经中亚的陆上通道正在形成之中。向北形成衔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通道。2016年成都关区进出口货运量达320万吨,同比增长55.6%。与欧洲、东盟的贸易增长明显。进出口产品已由传统的农产品、服装纺织品以及钢材等货物向精密机电产品、汽车、电子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转变。国际物流通道不仅满足了国际物流量的增加,也满足了高附加值物流服务的精细化要求。
国际陆空枢纽影响力增强。到2016年12月,成都已开通国际航线95条,位居中西部首位,旅客吞吐量达4500万人次,居中西部机场第一,位列全国第四。2016年,成都国际铁路港入选国家首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港区。依托成都航空港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两港”支撑,国际陆空枢纽的作用显现,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际物流口岸体系逐步优化。成都已获批建设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高新园区、双流园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都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在形成具有国际水准、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内陆开放示范区。基于电子口岸平台,口岸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报关、检验检疫等基本实现无缝衔接。2016年成都关区进出口货物总值达到2581.7亿元,同比增长21.8%。进出口集装箱达到12.4433万TEU(20英尺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21.7%。随着口岸服务体系的完善,关区服务能力提升明显,满足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