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手记:
老百姓的“水龙头”怎么管?
地方自来水公司由私人进行经营,尤其在县、镇级的自来水厂,在全国都不乏其例。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来水事关老百姓生产生活安全,若是将地方唯一的水源地、城市唯一的供水管网系统交给了私人,那么,老百姓的“水龙头”应该怎么管、又由谁来管?
私人资本进入公用事业领域,是政府突破体制性障碍、撬动市场的亮点。但是,相应的,对进入公用事业领域的私人资本,没有配套严格的监管机制、社会责任履行机制进行约束,这样的“突破”,也获将产生负效应。
以夹江县昌源水业为例,政府在让度经营权后,唯一的饮用水源和唯一的管网系统处在私人资本支配下时,为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甚至成为与地方政府在监管方面“讨价还价”的筹码,一度让地方政府“头疼”。
针对夹江县城生活用水问题频发问题,一方面,昌源水业作为县城唯一一家供水企业,存在着经营不善、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等诸多问题,但另一方面,值得地方政府部门考虑的是,对于进入公用事业领域的私人资本,如何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机制,保证既能有效地撬动民间资本的效益,又能形成良性的市场进退机制,及时抑制“疯狂生长”的商业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