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来刘毅刚做了手术,从肚皮上开的刀。接到我的电话后毫无迟钝地从单位赶来,柱着一根棍子爬上五楼……仅仅是满足刘毅需要一本刊物,足足捣腾了好些时光。这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也由此让我发现一个记忆犹新的刘毅。
发现刘毅这个人倒还是好多年了。那时是年轻气盛而又自认为文气豪迈得不得了的大好年华,趁下班挤着一车年轻人去谷堡信用社,在逼窄的办款窗台里看到一个比我年纪大得让我吃惊的刘毅。他大大咧咧,头发略白,与似曾相识的年轻人些认识后就要请喝酒,约了些乡里的干部来陪。席间自然开怀畅饮,全不是我心中那派文人气息,酒倒也是杯杯下肚,烧到胸口还再喝未尽粒米,喝到半夜宿至翌日清晨。这是认识刘毅就有的畅快和新鲜的事情。
我做编辑,从向刘毅发表在县级报上的豆腐块咀嚼学习,到提笔改他的稿件。一个靠着辛勤采写奋力书写山乡故事的人,是我们的文友。一个文凭不高长相憨厚的人,是我们的朋友。也就是他所具有的某些过人之处,让他亲手一笔一画写来的稿件成了新闻作品,更成为省市级报刊、省联社、省银行业协会、中共修文县委宣传部连年表扬的优秀通讯员,获奖证书怕也是堆如小山了。30多年如此,他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奋进。最让人感动的是一直到今天,他还在写稿、投稿、写信合续志、主编《修文城乡金融与经济》季刊杂志。他对新闻宣传的持久坚持,恐怕在修文县是难找的,可能在全省信合也不多见。
前几天,有业内人士对我说要适应当今媒体的生存状况。过去走访乡村农户田间地头采写出泥土芬芳思想激发的好作品,那才叫脍炙人口啊!而对于一些靠躺在背窝里等稿件改标题送排版领稿费的事情,让传统不得不含泪地不断翻篇翻新。这且不提,那么,我还是想起刘毅的好。他的好是朴实,是勤奋,是执着。经年过后,修文县报也改了名,主编也换了人,刘毅还在写。去年,刘毅跑来斗室,端端正正地把一本信用社编辑印刷的杂志送到我的手上。杂志达四十页,四封全彩。看他白发染霜,还是喜笑言开的样子。他是主编。翻阅一阵后,由然而生毕恭毕敬之感——是对他那种敬业精神的毕恭毕敬。除一些标题设计略显粗糙外,他经手编辑的文稿和亲手写的文稿,活灵活现、活色生香地展示一个行业在这个时代某个时段迭出的精彩和成就,还有是内容丰富,不仅只是本单位的动态,还有县域发展的重大新闻、社会新闻、纪实文化文艺等,各层次的人都适合读,有吸引力,可以说它是了解修文的一扇窗口,着实让人沸腾,着实让人着急。沸腾的是从里面透出的诸人的心血,着急的是怕很少有人坚守的这份热情转瞬即逝。
最近,他还向我约稿,又把过去采用了的稿件稿费钱送到我手上。最近,他问我找一贵阳市级刊物的心愿得到莫大满足。前不久,他伤口还没痊愈就继续伏案笔耕又出佳作。记忆犹新,是一个在乡里长期催款的笔杆子,记录着回忆着不断创新的社会历程;记忆犹新,是我们走向了新的时代,刘毅还在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他的新闻梦想;记忆犹新,是我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思维、模式、路径和方法,为新时代高歌!
记忆犹新的刘毅!
(作者系中共修文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