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一种文化,叫慢生活
人的心安静下来,就有创新创造
公元759年,47岁的杜甫骑马入川,抵达成都,正逢年底。他喜忧交并,写下《成都府》。
成都有一个很独特的文化地理现象。有唐一代的大诗人,如李白、李商隐、白居易等都曾旅居成都,形成“天下才人皆入蜀”的文化聚集效应。肖平认为,这些顶级的文化精英也形成最早的“蓉漂”,极大地促进了成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成都适合人居的很大一个特征,就是人们总结的“慢生活”。在肖平看来,一旦慢下来,人的心很安静,就有创新创造。到近现代以后,成都人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接受都很自然。比如书店方所一到成都,开起来马上成为一个地标。当年祠堂街对新文化的吸纳也是很显著,街上大小书店超过100家,“说明成都对文化的吸收、创新是有传统的。”
“为什么中国文化遗产会选择太阳神鸟作为标志,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含蓄、包容、尊重自然和创造性的特征。”肖平认为,实际上这也是个天府文化固有的特征。这些文化特征就像基因一样,存于天府文化之中,代代相传。
肖平研究天府文化的基因,认为成都的这种“创新创造、开放包容”鲜明特质,实际上是在很多文化的碰撞之间产生出来的,这里既有地理环境的滋养,也有人文环境的培育。这些特质也渗透到几千年的历史中,缔造出辉煌的天府文化,造就了成都的城市性格和城市精神。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