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猕猴桃之乡贵阳市修文县,有一位种植猕猴桃的果农,虽然酒量不大,但却喜欢品鉴各类酒、各国酒,被人们戏称为“酒虫”。为了解决猕猴桃的深加工问题,他一头“钻进”了猕猴桃里,历时4年、耗资100万元,最终用猕猴桃研制出53度的高度白兰地猕猴桃酒,成为全球猕猴桃酿造这类高度白酒中的佼佼者。昨日,笔者在修文县采访了这位“酒虫”。
高远眼光
这位“酒虫”名叫张新义,是修文县扎佐镇的一名种植猕猴桃的果农。
笔者昨日在张新义的研究基地感受到,基地里到处散发出果酒香味,一排大酒罐展现在眼前,车间里堆放着多排猕猴桃果酒罐。“我最近四年来,都是在猕猴桃和酒香中度过的。”张新义说。
张新义(左)在介绍他的研发设备。
据张新义介绍,在信用社贷款的支持下,他与合伙人龚勇种植了上千亩的猕猴桃基地,猕猴桃是种植成功了,但是每年到卖果子时却总是为销路发愁。
“我一个千亩基地都如此,那全县众多的种植户将来又会怎样呢?”张新义和龚勇开始为猕猴桃的将来作远谋。张新义四年前就已经看清,猕猴桃一级、二级果可以走鲜销之路,那大量的次级果、非商品果怎么办?
走深加工之路,提高其附加值,是使猕猴桃非商品果变废为宝的出路。那猕猴桃深加工方法很多,哪种深加工能最大限度地“吃掉”那些非商品果,而其附加值又最高呢?张新义选定了把猕猴桃次级果、非商品果加工成果酒、果醋的研究方向。
据了解,目前修文县种植猕猴桃16万余亩,挂果面积达8万亩,种植面积覆盖10乡镇108个行政村,种植户达6000余户。是全国有名的猕猴桃之乡。在未来3-5年内,所有猕猴桃基地将进入丰产期,按照每亩年产猕猴桃1.5吨,中小果占比35%计算,年产中小果总量达8-9万吨。由于这些中小果外观品相存在客观不足,没有市场竞争力而造成浪费,猕猴桃的深加工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