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实验室阶段,潘锦功就一直紧盯行业龙头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攻关光电转换效率,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动用了2000多人的团队,潘锦功团队人数连其十分之一都不到。
为了超越对手,他和团队另辟蹊径,一方面继续攻克转换率难题,另一方面从“发电玻璃”面积上寻求赶超之道。
美国制造的是小尺寸“发电玻璃”,规格为1.2米×0.6米。相比3块拼接的小面玻璃,大玻璃的生产效率可提高50%,但“玻璃越大,镀膜难度越大。”潘锦功说,要把4微米厚的碲化镉材料均匀地、不间断地涂在玻璃表面,难度可想而知。
难也要去做,制造出单体大面积的发电玻璃,才能减少接线盒、“死区”面积和安装成本。他算过一笔账,单个大面积玻璃一年可发电260—270度,三四千块玻璃产生的电量,就相当于普通油田一口井一年产油可转化成的发电量。
最给力的混合制“盟友”
今年9月第三届全国双创周期间,潘锦功携世界第一块大单体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赴京,“向国家递交答卷”。他的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专项支持1.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