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县教育局的一些会议,往往会通知民族中学的校长参加,陈立群去过几次,感觉几个小时的会听下来,跟民族中学有关的只有几句话,他直接找到县教育局局长,诚恳地说,“以后这样几句话的事情直接电话通知就好了,不要再通知我去开会。”
县委组织部要来学校考察后备干部,做测评,要求所有老师早上9点钟必须到会,陈立群直接拒绝,理由就是9点同学们都要上课,没课的老师也应该在备课。
“9点钟来,老师集中到会议室,54个班的课都停下来,这不是本末倒置吗?”陈立群告诉县委组织部的干部,可以选择学生在操场上活动时再开会,“反正不能占用学生们的上课时间”。
在陈立群看来,重塑师生心中比天大的课堂,是恢复学校优质学风的基础性工作。他甚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成绩对台江的学生更加重要,这是教育资源匮乏情况下获得更多教育机会的窗口。
学生的变化也显而易见。每天清晨7点一过,学校的亭子和长廊里都站满了晨读的同学,晚自习时整个校园非常安静。
有一次,一个学生发烧到38.9摄氏度,被送到医院,医生建议在医院慢慢休养恢复。
“不行,我要回去复习。”学生说,就要班级考试了。
“生命重要还是学习重要?”站在旁边的陈立群反问。
“一样重要。”学生异常坚定。
“不对,生命只有一次,落下的功课可以慢慢追赶。”
“我反正不想过现在妈妈过的生活。”说完这句话,学生忍不住哭了出来。
“这位学生的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辛苦。”陈立群感到心疼,但这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多可贵啊!”
学校的变化很快传遍了整个县城,出租车司机说不清校长的名字,但“听说管得很严”。一些家长开始打听该不该把在外上学的孩子转回这个有“著名校长”的学校。学校里小卖部的老板发现,到学校里考察、学习的人多了起来,老师学生以前慢悠悠的步伐都变成了小步快跑。
陈立群感觉,第一步走出成效了,紧接着第二步,就是要让学校里比天大的课堂吸收更多台江县的优秀初中毕业生。
他开始在全县各个中学作巡回演讲,谈教育对台江县的意义,谈自己的教育理念,谈民族中学的新面貌,谈未来的打算。他对着上千名初中生说,“要把台江县民族中学办成黔东南州最好的学校”。
“那您支教一年结束走了怎么办?”一位中学生问得很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