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易地搬迁 村民实现新家梦
小时候,杨志甫跟着父母在一处断崖下安了家,山荒地薄,缺水缺电,交通不便。“3间小木板房,只能算是遮风挡雨的落脚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杨志甫建起150平方米的土坯房。杨志甫并不满足,下定决心要像山外的农民一样住上干净整洁的砖房。没想到,这一等就是30年。“虽然温饱不成问题,但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挣不到钱,杨志甫修砖房的梦想一再落空。一直到几年前,枫香村里仍然骑车摔跤、吃水肩挑、无产无业。30年前的土坯房,变成了地质灾害隐患区内的危旧房。整个村子,同样情况的还有35户。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在土地指标换资金的基础上,巴中市早动手早准备,创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如何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这一难题。
针对全市仍有5.2万户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洪水淹没区,安全住房问题严峻的现实,巴中及早谋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今年初全市向省农发行贷款40亿元,平均每个县区8亿元,用于此项工作,创新提出“三不、三搬、三为主”(不超标、不豪华、不闲置,搬得准、搬得顺、搬得富,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主力)工作要求,精准搬迁、科学搬迁,并做到稳定安居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