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资源开发类试验区,攀西试验区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税收、土地、融资、能源、环保等多方面的考验。部省联席会议机制的建立,为试验区的顶层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在“广”中共赢
沿攀西高速向北,路旁有一条长达100公里的管道,一头连着攀枝花白马铁矿,另一头连着西昌钒钛基地过滤车间,每年输送铁精矿300万吨,是目前国内压力等级最高的管道输送系统之一。
因战略资源而结盟的3个市州,区域的协作发展正向着更深更广推进。
今年4月初,雅安市新筑路桥机械公司迎来期盼已久的客人:攀枝花市委书记张剡率队,带着该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亿元级项目而来,对该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展开招商考察。
一个月后,新筑路桥机械公司董事长黄志明赴攀考察,双方达成地企合作意向,雅安的新能源汽车与攀枝花的轨道交通发展顺利牵手。
6月,雅安组织相关部门赴凉山州,就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联席会议,达成两地合作共建高速、铁路、农村路网建设等方面的意向。3年以来,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沟通制度、例会制度等一系列合作协同机制的设立,让3个市州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攀西试验区寻求合作共赢的步伐,并没有止步于区域内。“引进来”,攀西试验区放眼全球寻找合作伙伴。
从2014年开始,攀西试验区打包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邀请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开发企业参与,在全球市场配置科技资源。“高炉渣提钛”便是攀西试验区面向全球招标的首批10个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全球招标,与中国科学院、中船重工、中航工业进行合作攻关,整合技术、人才资源抱团“突围”。
试验区还提出,将支持试验区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开展应用技术全球联合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