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常生活中巴西人见面很热情,但你要搞懂他们的意思实在是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比如有一次,一位巴西男子在路上给我们几位中国记者打招呼,手中还拿着纸和笔。当时我们满头雾水,以为他是要签名,后来几经比画,又指着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哇啦哇啦了半天,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位是要我们帮着写一个房屋出租的启事,他想搭着奥运会的机会发点小财。还有一次打车出外,大白天的司机将计价器调成夜间模式,记者严厉指出不能乱收费,这位兄弟憋了两条街才终于蹦出一个英语单词“holiday”。原来这一天是里约的假日,所以出租车可以按假期和夜间模式收费。
几次交流受阻后记者们也终于开窍了,纷纷用手机下载翻译软件,重点翻译葡萄牙语。虽说葡语翻译软件较少而且不太准确,但好在基本的交流还是可以满足的。感谢高科技,现在终于不用再和巴西人“打哑谜”了,至少下次打车去巴哈奥林匹克公园时,不会再把我拉到科帕卡巴纳海滩了吧。特派记者 肖竹(本报巴西里约热内卢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