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候鸟人生
在异乡种玉米遇劫
康登伦的研究生活,与候鸟无异。
研究出一个高产优质的糯玉米品种,不只是简单的观察、记载,更多的是对比、筛选、分析等综合评价工作。据康登伦介绍,往往要经历至少六年的重复播种,开展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同等种植模式、同类品种品系同田对比,综合分析品质、性状、适应性、抗逆性等的相关数据,一代一代地不断对品种进行优化。因为玉米的播种有温度要求,每年为了多种一季玉米,争取多一点新品种研究时间,在秋冬季节,两老就会飞往温暖的云南或者广州等地,租地种玉米。
“一到那,我们就去找有闲置土地,或者愿意出租土地的农户。”有了土地,也就有了研究的保障。来回的迁徙,虽然折腾,可康登伦也乐此不疲。只不过,在陌生异乡的日子有时也不那么好过。
十几年前在海南,康登伦骑车去镇上取钱交地租,没想在路上,竟遭遇了一次打劫。“幸好不是在取完钱回去的路上哦,那两个人也只是在我身上拿了包烟,和一点现金。”
生活“吝啬”
却对乡亲大方
年复一年研发高产优质玉米,康登伦面对的不仅是身体和精神上的考验。在经济上,因为都是“自掏腰包”搞研究,他不得不勒紧裤腰带。
“租地都是自己解决费用,靠我们老两口的工资,不节约点哪行?”康登伦告诉记者,大到准备工作室,小到缝制装种子的牛皮纸袋子,都是老两口亲自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