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段 纲
我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修文县参加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先后在县城城关信用社和谷堡信用社一线工作过十六、七年。当过出纳、信贷员、会计、主任等职。总之,那时的一个乡镇信用社仅一两个人,所以很多岗位工作多是一人“一肩挑”。回想起那个年代,我们用一双“铁脚杆”“走万户、吃千家饭”的事儿好像还在眼前。
走万户
那时不要说信用社没有车,就连乡镇政府也没有一辆车,大家出门全靠步行(在宽点的路上,有单车的就骑单车)。乡政府所在地虽离县城仅10多公里路程,但几个小时难见一躺从修文县城去乌栗,从乌栗去县城路过的班车。个别胆子大的趁客车少、管理跟不上而“揩油”,买来差不多快到报废或已经报废,和吉普车大小差不多的车子(甚至还有敞篷车)当客运(多是因赶场天人多跑跑而已,平常因客源少多是停起)。这么破旧的车子不仅座起到处“叽叽嘎嘎”的响,而且本来只座四五个人的,即座了七八个甚至头十个人,没办法,只能把头伸出窗外和人座人喽。这还算好的,座起起码是底盘重车子不易摇晃,关紧门不易甩出车外。要是座到敞篷车那可是“头重脚轻根底浅”喽,没设座位,全部只能站着手拉车箱板和横担,或大家手拉着手、或一个巴着一个的肩膀,尽量站稳住身子防摔倒,且严重超载象“插笋子”样的。要是车子稍微开快点或遇弯道时,车子就会摇晃摆左摆右的,多可怕呀,随即车上的人就会异口同声惊慌地“哎哟,天!好嘿人唷。师傅,开慢点、开慢点!”。
由于交通的严重不便,所以乡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人全都住在乡政府或本部门,部分人的家长期安在乡政府或本部门。家不在当地的,也只有星期六下午才能步行回家,星期一清早又步行到乡政府或部门上班。
到九十年代前期,乡政府首次有了第一辆能座10来个人的车,但外出时随时都是座满满的,甚至还要人抱人才挤得完。只有甲座(副驾驶室)没有谁敢去抢座,因为那个位子是随行最大官员的专座。那时,只要领导安排座车外出的一声,很多人就会提早上车占到位子,生怕赶后了没有位子座。
就这么个车,信用社的人只有羡慕,那怕同路,同去一个村寨,如果乡政府的领导或驾驶员不喊你座你是不能座的,你只有步行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