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已是盐源苹果连续第二年遭遇大的冰雹灾害。2015年,3万多亩苹果遭灾,至10月霜降还挂在枝头等待买主。“去年媒体关注后,很多采购商不明就里,不敢来了,盐源苹果多年积累的好口碑打了折,受伤的还是农民。”盐源农科局相关负责人很纠结。“盐源苹果是国家地标产品,今年虽再次遭了冰雹,但口感依旧好,我们也绝不会把坏果子卖给消费者。希望企业、采购商和社会各界都来帮盐源农民一把!”盐源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和受访的合作社、种植大户通过本报呼吁。
新闻延伸
去年盐源有3万亩苹果遭雹灾,今年又有约17万亩苹果在冰雹中受损。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当地农民增收支柱的特色产业,投保率却极低,仅3%的苹果买了农业险,让不少果农失去了来年东山再起的本钱。
连续两年三次雹灾,盐源果农为何不主动避险,戴上“安全帽”?
明明有“安全帽”,果农为何不愿戴?
两顶“安全帽”:拉防雹网和买农业险
盐源地处高原,是冰雹多发区。“再好的苹果也怕砸,得给果园戴上‘安全帽’。”凉山农牧局经作站负责人介绍,在果树上方拉张防雹网,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物理办法。
但高成本却令果农望而却步。以卫城镇双河村果农罗仁学为例,拉防雹网亩投入约1000元,他的300亩苹果要投入30万元,成本增加一倍。
农业保险则是另外一顶综合投入较少、保障较高的“安全帽”。2015年初,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就在盐源推出首个针对苹果的特色农险,保费每亩66元,保额按果园投入成本每亩1000元计算,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导致的损失进行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