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1日,袁春芳回到兴隆镇老家,通过银行卡信息查询,她查到儿子在3月27日晚上取出了银行卡内的最后300元钱。这张银行卡是儿子的生活费卡,她每月会打1000余元进卡中。当晚7点49分,在收到儿子的取钱短信后,袁春芳曾拨打儿子的手机,提示在通话中,之后再打便提示关机。袁春芳和家人还来到成都寻子,但没有任何进展。
总结自己“过分悲观过分自信”
儿子离家出走后,袁春芳联系了他的同学和老师,但没人知道郑志晗为何会突然离家。“儿子的成绩中上,平时在学校里也很乖,同学和老师反映,事发当天和最近,他都没有发生过什么特殊的事情。”袁春芳说。儿子出生以来,自己和丈夫就在广东打工,儿子由家中老人照看,每年仅在过年时,他们才会与儿子相聚。“他性格比较开朗,和我们关系也好。平时,我们和他经常打电话,他有什么事也会给我说。3月8日那天,他还给我发了短信,祝我节日快乐。”
儿子离家后,袁春芳翻遍了儿子的书籍和作业本,在其中一本笔记本上,袁春芳发现了儿子留下的两段文字,她称之为“日记随笔”。“孤独伴我成长,我和独立青梅竹马。我和信仰做朋友,我和苦难一起微笑……”“自2008年开始,我大脑中的恶魔就慢慢苏醒了,今年尤为猖狂可恶,搅乱了我的生活,把我扔进了窑洞里,又黑又冷……”在这段文字的背后,他还总结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过分悲观、过分自信。
母亲反思:忽视儿子心理问题
郑志晗的一名同学发现,在3月27日下午,郑志晗的QQ说说更新了一段文字,是一段语法有些错误的英文,翻译成汉语是:“不能选择死亡,就选择离开。”但这段内容随后被删除。
这些发现让袁春芳意识到,自己平时忽视了儿子的心理问题。“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他过得很开心。我们尽量在物质上满足他,他要什么我们基本都买给他。但我们没想到,他心理上有困扰,现在看来可能都有自闭症了。”昨日下午,在成都遍寻无果后,袁春芳返回兴隆镇老家。她的情绪几乎崩溃,流着泪说:“儿子,回来吧,有什么事情家人与你一起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