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用于淘汰过剩产能,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补助;对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分别奖励企业200万元、100万元……诸如上述此类的“大手笔”政策,均来自四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政。
日前,四川省政府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拉开四川省供给侧改革新一轮大幕。
据了解,《措施》出台前,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曾召集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朝柱、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叶子荣、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等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为政策措施“把脉”,对诸多举措提出“改良升级”意见。
最终,供给侧改革“四川17条”出炉,涉及钢铁、煤炭、高新技术、国防科技等各行各业。
去产能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0亿
用于淘汰过剩产能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新有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陈新有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了“怎么干”。
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措施》首先给“去产能”开药方,明确提出,由省级财政整合安排相关专项资金20亿元,支持地方政府、省属企业对主动压减产品无销路、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风险大、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综合考虑压减退出产能量、时间进度和职工安置人数实行梯级奖补。
据了解,中央财政已经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分流安置。陈新有说,就四川省而言,接下来的工作还包括界定并分类处置僵尸企业、推进行业整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