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从单一金融服务者向社会治理参与者的转变
当今的公共治理已经发展成为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网络式共同管理。在前文分析农村金融机构本土化,已论述过银行参与农村公共治理的信息优势和情感优势,农村金融机构应从长远发展的高度,通过与政府、村自治组织的治理合作,采取对农村、农户、农民的关怀行动和金融的乡村教育,促进农村诚信体系的建设,实现农村的自我管理,如通过金融公共教育,提高农民金融知识和意识;又如对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关怀;再如发动企业客户举行返乡农民工本土就业专场招聘,实施农民工就业关怀等等,将自身嵌入到公共治理网络中,与网络中的其他成员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在合作中体现自身的治理价值,从而取得较高的品牌认可度和情感依存度,与农户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作者系修文县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注释:①《中国商业银行朝着多元化发展》,《参考消息》2015年4月7日第5版
②杨华(中),《“无主体熟人社会”与乡村巨变》,《读书》2015年第4期,31页
③迈克尔·哈耶特(美),《平台:自媒体时代用影响力赢取惊人财富》,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年9月第1版,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