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是玛咖转折的一个关键点。这一年,玛咖粉获得了国家“新资源食品”认证,玛咖也由此迎来火速发展的高峰期直到2014年。来自丽江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当地玛咖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涨了足足35倍。到2015年,云南全省种植面积突破8万亩。随着玛咖价格一路飙升,玛咖种植开始快速向四川、贵州、青海等地外延。
来自攀枝花盐边县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短短的两年时间,攀枝花格萨拉、温泉两乡的玛咖种植面积从1000余亩已迅速发展到1.1万亩。而来自凉山州玛咖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凉山玛咖从2013年的零星试种,发展到2015年面积近1万亩。
李万才介绍,“当时的价格很好,黄玛咖鲜果产地批发价都卖到七八十元每公斤,而黑玛咖更是高达近200元每公斤。”
多位玛咖销售商表示,不少人看准了玛咖蕴藏的巨大商机。在丽江、攀枝花等地,一些老板每年因玛咖获利几百万至上千万也不在少数。在2011年至2014年,“最高的时候,一些品质好的黑玛咖炒到了上万元每公斤的价格。”
除了价格的坚挺,收购商近似于疯抢的收购,也给了种植户信心。“那时,收购商都不还价,直接给钱就买。”据一些种植户介绍,玛咖火爆的时候,在产地沿路到处可见收购玛咖的人,甚至出现争抢的场面,“2013-2014年,到处都是开着豪车收购玛咖的外地商贩。”
到了2014年,随着玛咖种植面积的陡然增加、产量剧增,玛咖的供大于求的状况逐渐凸显,价格有所下跌,但由于国内一些大型酒类公司及药业大量收购玛咖,使得玛咖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