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就业扶贫“抓什么”、“怎么抓”?12月7日,四川省人社厅公布近日制定的《“一库五名单”动态管理办法》《就业培训“扶贫专班”实施办法》等“五个办法”,从操作层面明确了抓就业扶贫的路径、抓手和方法。
“五个办法”包括《“一库五名单”动态管理办法》、《就业培训“扶贫专班”实施办法》、《“送培训下乡”实施办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实施办法》、《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其中,《“一库五名单”动态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贫困村登记造册的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5类人员名单。“精准识别是做好就业扶贫的基础”,四川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一库五名单”,就可以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技能水平和就业愿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就业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培训“扶贫专班”实施办法》和《“送培训下乡”实施办法》两个办法,是为了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和促进就业增收。《就业扶贫专场招聘实施办法》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则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了转移就业岗位岗位和渠道。
提升就业技能促进就业增收
举办就业培训“扶贫专班”和“送培训下乡”
“就业培训‘扶贫专班’是帮助贫困劳动力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形式。”这位负责人介绍,四川省人社厅要求各级人社部门要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开设“扶贫专班”,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由院校机构统一组织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为合格学员核发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院校机构和贫困劳动力所在地人社部门要推荐企业岗位,供“扶贫专班”学员进行选择。对有意愿进入技工院校接受学历教育且符合年龄要求,优先安排院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