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注明远闻(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丁山说,在一些情况下,强制要求员工发布工作微信到私人朋友圈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考核不通过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员工可以提出劳动争议仲裁。
潜规则:人云亦云赞领导,有意无意晒加班?
“领导转发的,都默默点赞。公司领导分了派系,还会根据点赞的人来判断他们有没有‘站对队伍’。”小露说,她所在的企业里,点赞在很多小职员眼里是“站队”,“点谁的多,就是站哪一边。要是点‘对立’的领导多,那就是站错队了,以后日子很难过的”。
这有点像“宫心计”的朋友圈版:部门同事几乎“只点赞我们这条线的领导”;大领导很少点赞,有一次给自己点赞后,小露感觉“身边的同事对自己都更好些了。”
北京某科研机构职员小风也对点赞很无奈。领导在朋友圈晒出了一个少儿讲故事比赛链接,其中写道“需要进入决赛的小选手家长将此微信分享到朋友圈……采取集赞形式,得赞越多者,将获得最佳人气奖。”评奖靠孩子爸妈“圈友”多不多?虽然很无奈,但小风还是点赞了。“我很抵触,可别人都点了我也只能跟着点,否则万一被穿小鞋咋办?”
除了不得不点的赞,另一条“潜规则”是大家都“晒”的加班。用小露的话说,朋友圈的一大功能是“加班一定要让领导看见,显得自己很努力”。这似乎是一条通行“秘诀”,为了让加班更可信,不少人甚至总结出专门的《朋友圈晒加班秘籍》,例如“借景抒情”版:“下班回家的路上看手机,发现了21个老婆的未接电话。看着启明星,默默说,老婆,纪念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