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金融时报》:中国农村金融目前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是什么?
周高雄:随着“市场决定论”、“利率市场化”、经济增长放缓等宏观环境的深度影响,中国农村金融率先遇到发展的新困境。
一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不能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需要。在农村金融市场,“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长期存在。这个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林权、宅基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等农村主要生产资料要素没有实现市场化,对农村实体经济而言是不公正的。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健全,缺少解决不公正问题的市场体系,包括主要生产资料要素评估机构、交易平台、担保退出机制等。
二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强大,不能承受“主力军”的重担。在众多农村金融机构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三农”结缘最早,已确立起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但是,部分农合机构历史包袱仍然较重、法人治理结构仍然不够完善、经营管理仍然比较粗放,“小法人、大系统”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联动发展的动力不足、后台服务能力不强,农合机构整体实力不够强大。
三是定价机制不健全,不能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首先,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议价能力较弱,定价机制不健全,尚未能准确运用各种精细化模型和定价系统对本机构存款成本水平进行科学核算;尚无法根据客户群进行有效的分层管理和细化管理;尚未能分别制定有吸引力的贷款利率,优化客户结构;尚未能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来实现精细化管理,引领机构朝精细化管理转型。其次,民间金融定价大起大落的影响,造成一定的冲击。最后,监管层同样严格的资本约束和业务管理,对农村金融机构议价定价形成了一定的时空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