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届四川农博会首次从西博会中独立出来办会。从2013年仅1个馆,2014年增至3个馆,到今年覆盖成都新会展中心全部9个展馆,不仅规模创历届之最,更创下多个首次。11月21日,周六,农博会迎来参展高潮。本报记者在热闹人潮中,探寻展会新特点。
新势力
合作社家庭农场异军突起
宜宾展馆,高县羊田兰姐粉条专合社的粉条卖得火,仅仅一天,10元一把的红苕粉条就卖了400多把。“第一次参加农博会就一炮打响!”专合社理事长龙希兰喜滋滋地说,“今后每年农博会我们都要参加。”
在宜宾展馆的50余家参展商中,农民合作社有13家,从猕猴桃到水产再到植保,覆盖农业全产业链。
阆中仕强家庭农场主雷仕强不仅瞄准品牌,更看重经销渠道。他的100多亩猕猴桃,国庆节后就已卖完,为这次农博会特地留了几百斤。“已跟多家销售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雷仕强告诉记者,明年猕猴桃直供成都,好产品卖出好价格。
省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起家庭农场首次亮相农博会,现已渐成气候,合作社更挑起大梁,今年专门将1-3号馆的市州馆命名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馆,说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成为农博会主角,更是四川现代农业的“领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