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复制好这份“示范田”,要不拘形式、多维发力。“金融夜校”,其形式上不在于“夜”,而在于“校”,亦不能一味强调设备、人员、气场之“高大上”,更不能本末倒置:重“夜”轻“校”。“金融夜校”最初由来是结合村民“日升而出、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性尽量不占用百姓劳作时间而选择在夜晚开展农信金融宣传活动,若一味强调“夜”校就要在晚上开课,其明显存在一定弊端,如晚上开展夜校,往往要进行到晚上9点之后有时要延迟至11点多才结束,对于一些年老体弱、腿脚不便或年幼的村民来说,路远难走,易发生不可预测的后果。
如果白天利用村民空闲时间,且在其便于接受农信社金融知识宣传情况下,我们即可约定时间地点,召集村民开展。不唯人数场次、不困于时间地点,因地制宜地实施金融夜校工程,把民众关心的增收致富门路与农信社金融知识结合在一起,要让百姓身边时时有、处处有“金融夜校”。
实现好这份“良心田”,必须上下联动,多方参与,方可持久活力。一方面,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协调,让政府参与编制3-5年金融夜校战略实施规划,力争使金融夜校品牌成为一项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惠民工程;另一方面,可在村委会建立农信社金融夜校俱乐部、委员会等授课点服务站,把村支两委、村里有较高威望、声誉的群众代表纳入俱乐部。
要让金融夜校走心入心,更接地气,穿越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多维发力,去除形式冲动,坚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夜”出亮点、“校”出百姓民众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枝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