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二线告急
4月的一个下午,在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省义乌市,几名围坐在一起的企业家正在大吐苦水。“做实业的,现在没有几个日子好过。”中型开发商李明(化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难得的朋友聚会,最后变成了一次“吐槽大会”。
今年3月,在多个东部城市拥有楼盘的李明,果断决定降价促销。“在江苏一个地级市卖了7500万,但是基本没赚到钱。”然而,随着三四线楼市不断走弱,价格出现降了再降的势头。
“真的没想到,4月楼市会比3月还差!”日前,李明告诉记者,该公司旗下楼盘的实际销售情况只有预想的一半左右。“3月搞过一波促销,去化了一批房源,但4月之后,就基本卖不动了。”
在距离义乌几千公里外的辽宁沈阳,开发商刘强(化名)刚把公司旗下的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紧急刹车”,叫停了一幢规划超过200米的超高层。“说实话,我有些后悔到这个城市投资,接下去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刘强说。
“紧急刹车”并不容易,这几天,刘强正在和该项目的施工方陷入一场纠纷。施工方不愿意解除合同,但刘强执意“喊停”。
5月5日,沈阳浑南新区出让的五幅土地中,有四幅遭遇流拍,另一幅接近底价成交。在刘强看来,沈阳土地市场的遇冷已是必然。“沈阳的住宅库存量较大,去化周期长,而商业项目的潜在供应更是大得惊人。”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沈阳商品住宅存量为146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8%,消化周期达到15.1个月,同比上升69%。此外,沈阳土地的消化周期为2.08年,在二线城市中排名靠前。
感受到凉意的还有回辽宁营口探亲的地产人李欣(化名),她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道:“营口今年由于银行贷款出现资金问题,导致大量开发商的在建楼盘停工,出现了很多烂尾楼。高层住宅的空置率很高,楼市泡沫很大,说是‘鬼城’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