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趋势难以让人乐观,在“三期叠加”大背景下,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这一旧话题不断被摆上台面。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内蒙古调研时指出,要针对企业反映的实体经济资金总体紧张,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盘活资金存量,优化金融结构,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进金融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以下这个外商来华投资的案例,不失为“中国式”融资的一面镜子。
“我在中国香港长大,上世纪70年代加入了澳大利亚国籍,并一直在那边做生意,9年前决定来内地投资时,连普通话都不会讲,现在我已经对开发区很熟悉啦。”蔡国雄一边开车一边感慨。
不过,如今让他陌生的是中国的融资环境。由蔡国雄担任总经理的天津澳凯电子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澳凯电子),是一个数亿元的外商投资项目,按计划于2008年1月竣工投产,旨在打造北方最大的柔性电路板生产企业。但事情的进展未按照他的预期发展。
根据天津海关记录显示,澳凯电子公司超过2亿元的进口设备到位已经8年,至今仍搁置在车间,部分生产线尚未拆除包装。这一当时被天津滨海新区十分看重的招商引资项目,在厂房建设时遇到工程延期问题,并对企业在银行的融资产生了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蔡国雄在融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式融资的种种不合理,比如先还后贷导致过桥资金成本高企等。这一案例也折射出实体企业在中国融资的难题。
重点项目遇开工难题
一份2005年经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领导批示的文件显示,澳凯电子在开发区建设柔性电路板生产厂,主要生产单层及多层柔性电路板。该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软板生产企业,中国北方唯一的具备软板卷对卷生产能力的生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