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在受害者大本营,名为旺旺贷失联维权群的QQ群中,已经有900多名成员。他们少则损失几百块钱,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轻信夸大其词的宣传语
姚先生统计发现,旺旺贷的受害者平均年龄为42岁,多为生活安稳的工薪阶层,希望寻求既能获得较高收益又不太需要其花费太多精力的理财方式,P2P就这样进入他们的视线。这些受害者大多将半生的积蓄全部拿来投资,据姚先生统计的上百个人的数据,总的损失金额已经超过2000万。
为什么这些投资者选择将大量资金投到旺旺贷平台?维权群里的很多受害者都告诉TechWeb称,他们在搜索P2P相关信息时,发现了旺旺贷,并轻信了其“中国最专业最安全的P2P网络投资理财平台”。
TechWeb了解发现,旺旺贷确实在宣传中使用了“最大”、“最安全”的字眼。事实上,不止旺旺贷,笔者随机收集了多家P2P平台的宣传语,“安全赛银行”、“保本创收”、“100%本息保障”出现的频率最高。进入到“本息保障”的信息页,可以看到整个页面都是在介绍“本息保障”打算、风险筹备金账户法则等实现“本息保障”的方式方法。
但相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约有超过2000家P2P网贷平台,累计已有119家P2P平台“倒闭”或“跑路”,涉及资金共计约21亿元。其中,今年前4个月出现问题的网贷平台超过30家。
这些“倒闭”和“跑路”潮意味着所谓的“本息保障”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积木盒子COO魏伟告诉TechWeb,P2P不是低风险的投资方式,但为了获得更多用户,平台都不愿意提及风险,导致投资者对风险的预估严重不足,甚至有些用户直接把P2P投资当成银行存款对待。
网贷之家CEO徐红伟将这种乱象总结成“谁宣传得好,谁就跑得快”。在大部门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还不足,对平台风控的好坏更是无从判断的情况下,平台又只能通过过度营销获得投资者的亲睐,这种恶性循环在P2P行业也亟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