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过去的一年里,保定市科技局国际合作处处长王华,一直在保定和北京两地跑。去年9月,保定市政府与中科院北京分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此前,该院已和唐山、秦皇岛签署合作协议。
现在“跑北京”,含义又有不同。
王华表示,所有他这一年跑北京的工作,都是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而中央新提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王华对此解读为,“以后跟北京的合作会上一个新层次。眼界就不一样了。”
王华还不清楚今后会有哪些具体的改变,但他认为,疏解北京的一些功能,就不仅仅是现在北京的人才随着项目过来“挂职”这么简单了。
改变已经体现在政府机构上。
在保定市政府大楼发改委所处的楼层,一间挂着“环圈办”牌子的房间目前依然还有人在办公,但据当地办公人员介绍,其编制已经不再,这个办公室也即将被撤销,今后将调整为主要功能为对接京津的办公室。
功能疏解
不是说搬就能搬
当地人担心物价房价上涨、安稳的生活被破坏,北京部分产业从业者不愿“随迁”
在研究者看来,“京津冀一体化”,河北将缩小与北京、天津这两座特大城市的差距。
当地不少人却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这种忧虑主要来自对物价、房价上涨的担心和恐惧。
一位保定市民告诉记者,全家月收入3000元多一点,本来还有希望买房,现在保定房价涨到8000多元一平米,已经买不起了。
一名基层公务员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心,他自己工资只有3000多块钱,而区县的公务员工资更是只有一两千,即使按照保定此前平均5000元的房价,他也早就已经买不起房了。
担心来自各个阶层。理发师杜大海的工作地点就在路边。他理一次发,只收四块钱,这个价格保持了十几年没变了。一些退休的市级官员都会到他这里理发。
在他看来,当地物价很快就要翻番。自己的低价理发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不只是保定,北京一些涉及功能对接的行业和单位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