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第一圈互保企业中,除建杰化纤、中信钢构2家企业外,受牵连的百强企业有7家,其中5家具有资金压力。
百强企业或批量死亡的传言,再度牵动外界对杭州经济强区萧山,乃至中国个别地区经济风险的高度关注。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浙江不少大企业“批量死亡”,类似萧山这样的民企重镇沦为“信贷危险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萧山一些企业出现金融困局的原因与企业互保有关。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互保企业出问题,银行一看贷款有风险就去收贷,其实“它们自身经营是好的,如果银行不收就不会死”。
“萧山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但个别行业的个别企业出了问题,有风险。”杭州市萧山区防范和化解企业资金链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萧山区化解办”)主任李如江对本报记者表示,通过各项措施,现在萧山民企互保链、资金链已经基本稳定,但是风险依然存在,需要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
杭州萧山百强企业陷入互保困局
自2012年以来,萧山陆续传出民企倒闭的消息,在互保传染、银行收贷下,一些骨干民企资金链明显趋紧,正面临巨大的生死考验。
“风险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化纤和钢结构两大行业。”李如江说,个别羽绒企业有风险,汽配至今没有出险,化工等其他行业还比较稳定。
作为杭州制造业的主要“后花园”,当前萧山已形成纺织化纤、机械汽配、服装羽绒、钢构网架、精细化工和高新技术等六大产业基地,囊括万象、亚太机电等浙江省重量级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