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而相比新店减少,一些城市旗舰店相继撤柜歇业更令人错愕:去年年底,爱马仕从无锡市的大东方撤出,入驻已近10年的阿玛尼旗舰店与Dolce&Gabbana旗舰店在上海外滩3号与外滩6号相继停业。百达翡丽与宝诗龙则一并撤出外滩18号。
尽管如此,各大奢侈品牌目前仍处于抢滩二三线城市阶段。根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的观察,奢侈品牌在中国开店的区位选择具有明显的集群效应,当一个标志性奢侈品牌在当地开店时,其他的奢侈品牌则往往会跟风而动,缺乏自己的判断能力,结果出现了品牌开店扎堆儿但是当地奢侈品消费力不匹配的现象。
“奢侈品牌在进行店面选址时,还需要关注当地商业地产的发展状况。例如,很多奢侈品牌非常看好中原市场,其中郑州是最受关注的城市,但由于当地商业地产环境较差,所以奢侈品牌在当地的开店数量较少。”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而在湖北武汉,目前现有商业项目已有400万平方米的供应量,未来5年的商业项目会有超过300万平方米的供应量,但大部分定位中端或为散售物业,适合奢侈品定位的项目却寥寥无几。
“中国目前以及未来大规模的商业供应大部分定位为中端或中低端,项目定位以及品牌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这需要地产商与大众市场共同消化与解决,奢侈品减少开设门店其对中国商业地产和百货产生的影响更多的是市场信心与预期的减弱。”仲量联行武汉董事总经理李杰说。
卖场软硬件实力不匹配奢侈品加大在中国的开店力度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时,最大的瓶颈之一是优质零售空间稀缺。尽管每年在全国各地新的购物卖场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奢侈品本身的尊贵以及溢价属性导致对卖场环境地段以及入驻后的品牌组合都极为挑剔,不少奢侈品牌在接受采访时均流露出对进驻商业地产运营能力和奢侈品牌自身魅力不匹配的担忧。
事实上,门店在中国停止扩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二三线城市,很多本土的购物卖场缺乏与奢侈品的合作经验,运营标准与国外相去甚远。除了店铺装修和陈列外,号称软实力的本土奢侈品店员素质也亟待提升。一位奢侈品圈内的外籍人士告诉记者自己在三里屯北区某奢侈品大牌旗舰店给自己太太挑选衣服,但是需要和太太沟通几个款式电话里说不清楚,情急之下他征询店员的意见能否拍照,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店员并没多说什么,而是非常爽快地说“你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