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通江县农信社围绕“三农”发展资金来源少、小微企业融资难、金融服务不便等难题,找准切入点,抓住重难点,大力创新支农服务方式,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信用社增盈的多重成效。
农信社作为地方性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地方,但也受困于地方。因全县地处偏远,相对落后,农信社支农资金来源不足与全县信贷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成为长期制约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为更加有效解决支农资金不足的问题,农信社在加强存款资金组织、狠抓不良贷款下降的同时,积极向人民银行申请使用支农再贷款,确保各项涉农信贷资金的总量供应和“三农”贷款的足额投放。
自2012年以来,通江县农信社累计向县人民银行借入支农再贷款10.5亿元,重点支持了全县惠农兴村建设、巴山新居建设、小微企业发展和农户生产、个体经营等民生项目。
小微企业融资难一向是全国范围的难题,为此,通江县农信社通过创新担保抵押方式为小微企业解决了资金困境。2013年,在经过多方调查,详细了解,认真评估的基础上,通江县联社根据巴山红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和发展实际,首次以林权和特色农业产业所有权抵押担保的方式向该合作社授信并发放贷款1200万元,支持了全县万亩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