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原料上,羌族地区的碉楼主要为石块砌成。建筑模式上,除了以上谈及的独处碉楼,羌寨中还有住房和堡垒连为一体的建筑形态,即碉房与碉楼合二为一。这一点,在今茂县雅都乡四瓦寨至今有所遗留。四瓦寨在寨子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处,如山隘口、山脊处、山道之上的悬崖边,昔日建有9座独立的碉楼,均为石头砌成,担负着村寨望风与防御的头道与首要任务,如今仍较好保存下来的一座八角碉,高约18米,碉楼內分9层,其居高临下守护着近千米的悬崖之下通往黒水地区的一条羊肠小道。寨子內,又有18处碉带房,即碉房与碉楼合一的住宅,碉房一般分为三层,而碉楼达五至六层。一高一低,低者便于生活,高者便于防备,与寨子外围的碉楼相比,每家每户紧邻碉房的碉楼,为了省工省料也省时,一般为土石混合建筑,相对层高也低矮一些,有些碉房与碉楼还四面悬空,仅靠一个木梯与山道相连,如有危险,抽去木梯,碉房与碉楼便独立一体,与外界隔绝,它们与村寨边界的石碉楼,内外有别,又互为呼应,共同组合成为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其护村保家的特征十分鲜明。
中国最后的土碉群落
站在汶川县的任何一个地方,抬头你便能看见三座大山,汶川县城即被这北面的龙山、南面的羊龙山和东面的围龙山合拥着。在高高的龙山脊架上,耸立着的布瓦寨常常第一时间就会把人的眼球吸引过去。站在汶川县的街道边,向上仰视,村容寨貌总是隐隐约约,点点房楞屋角,立在一大片黄土坡上,仿佛早与土地合二为一。唯有那几座土碉楼,如几柄挺立的宝剑,直指云雾蓝天,充满庄严雄伟的气势。
布瓦寨是汶川县威州乡的一个村庄,位于岷江与杂谷脑河汇合之处的高半山坡台地上。“布瓦”,即羌语“黄泥垒的土峰”之意。不同于其他羌寨的石碉,这里的房屋和碉堡全部就地取材,用黄土筑成。当我行走在通往布瓦寨的机耕道上时,远处,布瓦寨的黄泥土碉像鹤立鸡群般地在群山间默默屹立着,午后的阳光,从云层与山尖打了下来,给它染上一层古铜色的红晕。据当地人讲,布瓦寨上的土碉在阳光下,每每会散发出一种淡紫透红的色泽,仿似披上了一层古铜色的外衣,加之土碉长存不朽,故被人们冠以“铜碉”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