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小的“保保节”,背后原来隐藏着“认干爹”“保关煞”与“游百病”等风俗。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古老的风俗,曾经伴随着一代代中国人走过他们的一生,如今却鲜为人知。“礼之不存,求之诸野”,当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湮没之时,在中国西南一隅,还留存着浩浩古风,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十二相”下的拉郎配
传说清代母女俩是在柏树下认亲的,十二株古柏是明代所栽,民国年间,文庙里有个黄姓龛师,在正月十六当天清晨,将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年次的木牌从东向西依次悬挂,并将年牌挂在对应柏树上。由于十二株古柏恰与十二生肖吻合,当地人也称它们为“十二相”。在“十二相”前“拉保保”,除了祈求古树作证外,也有祝愿孩子如松柏般长寿的意思,自古以来便是“拉保保”的首选之地。
上午十点,“十二相”下已经水泄不通了,这里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年轻父母打量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上了年纪的大爷,也蹲在草地上“吧嗒”着叶子烟,乐呵呵地看着惊叫和欢笑声不断的人群。52岁的陈源庆大爷是广汉双泉乡人,年轻时曾抱着小儿子来拜干爹,说起30多年前的经历,陈大爷犹历历在目: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天还没亮,小两口背着箩筐出门了,一个筐里是仍在熟睡的小儿子,一个筐里盛着昨晚备好的酒菜跟香蜡纸钱。走到古柏树下天已大亮,小两口怯生生地打量着来来往往的路人,陈源庆没念过书,就想找个读书人给儿子当“保保“。虽说来来往往人头攒动,始终没找到合眼缘的,等到晌午,小两口眼见一个削瘦的中年男子迎面走来,便把他拉到柏树下,拉着小儿子给“保保”磕头,席地而坐,喝酒吃饭。中年人是广汉城里的教书先生,陈源庆称他许先生,许先生给小孩取名“陈汉程”。后来,陈源庆地里一有收成,就给许先生送过去;陈汉程也经常到许先生那里学几句诗词歌赋,两家人融融洽洽处了几十年。几年前,许先生因病辞世。陈源庆说到这里,眼睛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