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稳步推进,促进了愈来愈多的农民洗脚上岸。”营山县农经局局长侯华明如是说。据该局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县流转土地32369宗13.21万亩,占全县承包土地的23.67%,涉及农户5.55万户。按每户减少一名种田劳力计算,全县至少有5万多农民告别了种田。
400名职业农民闪亮登场
骆市镇三溪村,成片的菜地里,莴笋菜长势喜人,刚刚栽下的青菜苗伸着“懒腰”,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领着一帮大爷大妈正在地里施肥锄草。
“别看他是个大小伙,可种起地来很有一套。”村民嘴里的大小伙名叫陈时六,三十出头,灵鹫镇牌坊村人,曾经是一位从事建材行业的小老板。去年3月,陈时六在小桥镇拱背村租赁农田200多亩,依靠机械化耕种的军团化作战优势种起了水稻,当年除兑现老百姓的土地租金外,个人也渐渐悟出了种田的门道。今年,他再次将战场拓展到了骆市镇的三溪村,租赁耕地200多亩,种起了蔬菜。
“莴笋菜一个月后就可上市,产量可达100多吨,批发价在每斤1.6元以上,直接销往广州江南市场。青菜是专为成都一家泡菜厂种植的,有多少人家收多少。”谈起前景,陈时六信心十足。在他眼中,这些当地人无力耕种、不愿种、经济效益低下的广袤土地就是他大展宏图的舞台。而在当地百姓看来,无论是在经营理念方式,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陈时六都让大家开了眼界。
“依托土地流转,目前,全县有种粮大户37户,有家庭农场141家,有专业合作社398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达到400人。”侯华明说。